
陪伴孩子一起來策展
什麼是策展?策展的目的又是什麼?
我先帶孩子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去了解什麼是策展。
他們有沒有做出來的手作,想要分享給爸媽的經驗。
有沒有從Youtube學習到某個技能,想要秀給身邊的朋友知道。
有沒有看到一本好看的書,想要分享給家裡的兄弟姐妹。
有沒有聽了一首鋼琴曲,用自己的感受去重新詮釋,邀請爸媽來聽聽。
有沒有因為喜愛研究車子,而用了樂高創造出一系列關於車子的場景。
有沒有去圖書館、書店或是畫廊的經驗,跑去看看有沒有新作品發表。
這樣類似的經驗,孩子們都有。而策展的關鍵之一,就是分享,這也是我帶孩子去練習策展的目的之一。
對於低中年級的小學生,通常我也會將簡單的系統思考 IPO (input、process、output)一起帶進來介紹這樣的因果關係。
簡單說,孩子們從場景、從內容吸收進來資訊,經過自己的理解詮釋,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,而將自己的發現、見解,分享給周邊的人或是社群。
不要小看這樣簡短的小孩版的策展流程,因為發現機會與可能性/商機,就是如此。
Core School 每個月會有一次策展 Curation,會進行不同的主題,例如:閱讀、藝術、音樂、文字、食物、事件等等。
上星期五舉行的策展主題是,你喜歡的書。告訴孩子,選一本你喜歡的書,去想想哪一段文章讓你最深刻?為什麼你會選這本書?你最想讓別人知道這本書的哪一部分?你當初是如何被這本書吸引的?因為是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,所以懷抱著喜悅去再次回顧。也期待著與他人分享。
之後,再讓孩子知道,你想要如何介紹或是呈現你的發現,讓別人看到你的呈現成果,也會想要一探究竟去了解你所介紹的書。這時候,你會看到孩子的創意十足,也很聚精會神的去構思他們想要呈現的方式,同時間又再重新去看看那本書,又得到了新的靈感與想法,看起來他們又得到新的啟發。
最後,我們會讓孩子發表他們的策展成果,並且展期一週,讓其他人可以到每個人的策展桌/策展場地去看看。
那天,孩子們都很專注地忙於策展的準備,即便是午餐時間,處於心流狀態的他們沒有喊餓,還碰出說我很忙,不想吃。有的孩子們設計了書籤、有的孩子用畫作、有的孩子設計了小書(內有書的簡介),有的孩子將他的策展桌佈置成他所介紹書的場景與手作特色物品(相當感人又吸引人)、還有的小孩將他介紹的手作書中,從裡頭選了一個手作品,做出作品,並且開這門手作課,讓其他小孩報名(大爆滿又踴躍),還有的小孩用說書的方式來介紹他的星座書,一說完轟聲雷動,小孩們都搶著要看這本星座書。
我們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過程中,讓他們練習認識自我,建立出自已的觀點與洞察,再好好整理做出觸動人心的呈現。
後記,孩子們星期一一早看到策展桌的書,就自發性地去靜靜哋去閱讀了起來,有的小孩還彼此討論起書呢。
我開始期待,音樂的策展時,孩子有什麼樣的觀點以及孩子會以什麼方式呈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