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數位教學資源
  • 聯絡我們
STEAM 用愛陪伴小孩
  • 數位教學資源
  • 聯絡我們

STEAM

  • Home
  • STEAM
  • 陪伴小孩練習學習遷移

陪伴小孩練習學習遷移

  • Posted by C.K. Tseng
  • Categories STEAM
  • Date 2016-12-21
  • Comments 1 comment

第一次海外創業是在紐西蘭,背著背包,開著買的二手汽車遊歷南北島。

一邊體驗著文化差異,一邊去觀察紀錄可能的商機與可能的做法。

這過程用的是「學習遷移」。

「學習遷移」是將過去的所學所知與感受,做拆解分析,然後選擇適合的元素與知識技能進來,組合成新的解決方法,應用在新環境與挑戰。這種方法用的是「解構」與「重建」,而不是重新想出全新的解決方法。

舉個例:2003年我在紐西蘭時做網路印刷,則是結合了國際貿易與網路銷售,運用台灣低價且品質佳的印刷優勢,在紐西蘭架設印刷網站,在紐西蘭接單,台灣印刷,然後透過郵局與Fedex寄至紐西蘭客戶那。

在商業模式也是如此,會思考將這地方的商業模式是否可移轉至其他地區或國家進行。

TRIZ 發明問題解決理論,俄文為(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) 也同樣如此。

廣泛知識與技能

進入主題,「學習遷移」的核心在哪?

學習移轉,很重要的是要接觸的事物夠廣,也就是現在常聽到的跨界,要相當廣泛,不單只有接觸特定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而已,而是要像海綿一樣的接觸各式各樣的知識,累積全面性的生活經驗。這部分是要在生活上力行,參加各種活動,尤其是自己從未去接觸的活動或體驗,不要害怕自己從未接觸過而心生抗拒,人生時間這麼短,不好好利用機會去讓人生更多采多姿,豈不太可惜了。沒去海上釣魚過?那就去呀。沒在千人面前說過話,那就去找機會參加。沒街頭表演過,那就去做看看。

除此以外,另一個讓自己能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的方法,就是大量閱讀,不限定類型。在國外很多成功的創業家,閱讀量都相當大且涉足的書籍類型也很廣泛,可參考Facebook 創辦人 Mark Zuckerberg 每年都會分享他閱讀的書目(兩週閱讀一本),並且他會摘要他讀過書的心得,有興趣可以Google搜尋 ” Mark Zuckerberg book list”。而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也是如此 (他小時候一天閱讀兩本)。

Mark Zuckerberg’s Year of Books: the full list

看看底下這兩張圖,那一種會帶給你比較多想法,更能有效地學習與應用這個字。勢必是多樣化的右圖。因此練習接觸並理解各種想法與做法,有助於學習。善用「學習移轉」可以有效學習與應用。

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學習移轉的兩個過程,「解構」與「重建」

解構

將所知與所學進行「解構」,了解每個的核心原則。舉例:金流的核心在於資訊安全與便利。而資訊安全的核心在於 CIA (Confidentiality, Integrity, Availability)。而了解核心,有助於思考是否有其他所知所學有相通、對比互斥、關聯與順序等。在這過程中,常會運用到「抽象化思考」,將複雜的所知所學簡單化,用更客觀的角度去頗析。

解構出來的元素、核心,了解與其他關聯、應對、順序、對比互斥等的其他元素,有助於理解其由來、因果與作用,這在之後重建時,所衍生的應用、副作用、問題,都可以事先知道,而有相對應的方式去處理。例如:解決風險的方式,可以用降低風險、移轉風險來應對,而應對過程中會有殘餘風險與二次風險的發生。

 

重建

而後在面對新環境、新需求、未接觸過的領域時,則選擇將所知所學的各個核心原則加以「重建」成新的方法或應對方式。如同堆積木一樣,瞭解各種積木的核心,然後用各種建構方式試試,並且去比較這些建構方法,而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要用哪一種方式進行。也藉由過往的經驗去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,這能讓小孩更願意學習新知與做新嘗試,而減少感覺害怕或擔心。

 

 

「學習遷移」對於新事物的學習與應用,是非常有效的。而「學習移轉」看似容易,其實對於一些小孩是有困難的。首先這必須要有大量且廣泛的知識與技能為前提,而有些小孩可能只對某些領域感興趣,或是缺少動力去接觸其他領域,甚至排斥。以至於要用時,也無法有足夠的經驗和先備知識讓他們理解、聯想與應用,。

還有種情形,就是被過往的經驗與知識框住了,無法跳脫,而以客觀思維去看待。但這可以藉由多練習「角色扮演與模擬」( 練習以各種關係人去看事情)、「學習移轉」,讓小孩們藉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讓他們重複檢視過去所學所知的核心原則與應用。

最後分享要如何獲得到這「學習遷移」的能力,這是跨界、跨領域所必須的。

  • 批判性思考:去探究本質與核心並練習抽象化思考。
  • 不要自我侷限:勇於接受變化與開放心態,主動去接觸新事物、新知識。
  • 不停的隨機練習:練習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思考每天已發生在周遭的事情,換成是你的話,你會怎麼做,而對方或其他人又是如何看待呢?他們的考量點又是什麼?
  • 善用視覺圖型工具去做記憶與連結,而非單純以文字來表示。
  • 預視:試著去想想未來的你是如何處理,未來的社會與世界是如何運行。

 

記得曾經看過一篇統計分析提到,當你去第一個國家旅行時,你的視野與見識想法會大幅增加200%,而去第二個國家時則是增加75%。的確如此。

 

  • Share:
author avatar
C.K. Tseng

我是陪伴兩個孩子一起成長與學習的爸比。
學習是一種交互作用,親子之間也需要互相學習。
現在是親子共學的時代,我很享受在其中。

熱愛接觸大自然,海洋高山總是給我平靜舒壓的力量。
有數學、資工背景的我喜歡探索新知,也愛玩新科技,
一直以來身處在資訊網路業,快樂地生活著。

Previous post

STEM 與 STEAM 的差別
2016-12-21

Next post

陪伴小孩練習批判性思考的第一步
2017-03-03

You may also like

IMG_9772
陪伴小孩製作RC帆船-IOM yacht
10 2 月, 2022
截圖 2022-01-21 下午10.38.46
陪伴孩子來場帆船航行
21 1 月, 2022
設計可調整的spreader
17 1 月, 2022

為了能更穩固地支撐桅杆,因此在桅杆旁會有幾組對稱的側翼杆子,也就是spreade …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版權所有 STEAM 用愛陪伴小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