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數位教學資源
  • 聯絡我們
STEAM 用愛陪伴小孩
  • 數位教學資源
  • 聯絡我們

STEAM

  • Home
  • STEAM
  • 建立 STEAM 團隊

建立 STEAM 團隊

  • Posted by C.K. Tseng
  • Categories STEAM
  • Date 2016-10-01
  • Comments 1 comment

在STEAM課的第一堂課,都會是自我介紹,藉由遊戲增加彼此的熟悉度。重點是建立團隊。

由於小孩來自各地與不同成長家庭,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,去跳脫原本自己熟悉的生活圈,去接觸不同的想法。

為每個小孩戴上名片,方便之後活動,彼此能認識未來團隊的成員。

請小孩們在名片後面,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圖案,

請小孩們帶著開放的心,去認識其他小孩。交流重點

  1. 請問你叫什麼名字?「自我介紹」
  2. 請問你喜歡的東西是什麼?名片背後畫的是什麼?「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」
  3. 兩人都彼此分享完自己的畫作後,請告訴對方,你最喜歡對方的畫作哪一部分?是顏色?是畫作人物上的頭髮?還是…?「練習觀察他人想法與作品,說出自己的想法,並且從中找出美好的一面」。「自己的畫作受到讚賞後,有什麼感受?」
  4. 說出感謝的話,謝謝他的欣賞。

結束相互認識後,我們要建立團隊合作。

準備材料:義大利麵、紙膠帶、毛線、日式棉花糖

流程:

  • 說明遊戲規則:
    • 用麵條建立一座穩固的支撐物/塔,然後在支撐物上放上棉花糖,看看哪一組能讓棉花糖站在比較高。
    • 可以使用紙膠帶、毛線,作輔助,而麵條、膠帶,毛線,都可以任意拆解,但不可以拿其他物品輔助。
  • 兩兩一組討論(依照名牌號碼)。首先每人得先自我介紹。
    • 姓名、畫作、自己欣賞畫作的哪一部分
  • 四人一組討論(依照名牌號碼)。首先順時鐘自我介紹,自己介紹下一位小孩給小組認識。
    • 姓名、畫作、自己欣賞畫作的哪一部分
  • 小組討論結束後,進行開始實作。最後讓小孩去量量看,他們的棉花糖有多高?
  • 最後每個人分享經驗與想法。

由讚賞他人開始,獲得他人欣賞,獲得到對方的小禮物/讚賞回饋表達感謝,奉獻與分享過程中,建立彼此的好感,這樣才有合作的可能,而非以命令或權威方式去要求對方參與。有彼此共同的目標,去討論出可能的解決的方法。

最後讓每個小孩對全班分享他的觀察和想法。

回家作業:請陪著小孩觀賞這部 Ted 影片「建立高塔,建立團隊」。並且解釋給小孩聽(因為內容為英文)。重點在後半段。

小孩討論過程中,有討論、有爭吵、有合作。

站在引導角色的我不會告訴小孩該怎麼做。因為只有自己經歷,強迫自己去想過,才有更深的感觸。重點在過程。

每一層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,中間有小孩會用自己的假設判斷,再還沒有嘗試下,就先否決掉別人的想法和做法。也有還沒經過思考,就先說好難呀。過程中,鼓勵說出自己的想法,鼓勵相互幫忙。或許一開始並沒有團隊合作,但隨著遊戲時間變長,他們也漸漸發現合作的好處,有共同的目標的共識,一點點主動去幫助他人。

爭吵,是團隊合作,意見不同,會發生的現象。小孩這時候就要去思考,怎麼解決問題。所以,別怕有爭吵,勇於去表達自已的想法去理解他人的想法,尊重他人。

 

建造義大利麵塔是相當熱門的遊戲,有些小孩或許玩過,那就可以挑戰義大利麵橋。

在距離1.5~2公尺的支柱上,如何利用紙膠帶,毛線,義大利麵條,搭建穩固的義大利麵橋。並且讓棉花糖可以安穩地放置在橋的任何一點,不會掉下來。

不同於義大利麵塔,小孩可能會各做各的,各自努力。而義大利麵橋,因為目標明確,所以小孩容易團結合作將麵條先接起來。

義大利麵橋遊戲中,有個重點就是資源(膠帶與毛線)要限制,在資源限制情況下,去激發小孩的想像力與創意。對於小孩,資源可以是剛好差10~20%資源就可以完成的情形,讓小孩再去思考資源重新拆解、組合、思考,賦予新生命與應用。

可以視情況,簡化義大利麵橋,只要能讓橋平穩的騰空在兩個距離1.5公尺的支柱上,試著找尋強度與重力的平衡點。亦可再增加另一個限制條件:時間。

帶著小孩討論:

  • 哪一段用到最多膠帶,為什麼?
  • 哪一段用到最多義大利麵條,為什麼?
  • 哪一段用到最多毛線,為什麼?
  • 遊戲時間分配上,(討論、建造、維修、測試)比例為何?
  • 這遊戲需要哪些角色以及發揮的作用(R&R,role and responsibility)?

進階玩法:

  • 提供多樣的素材(義大利麵有很多種),讓小孩重新去認識麵條與結構。
  • 分別賦予膠帶、毛線、義大利麵為有價商品,如一根麵條3元,毛線5公分1元,膠帶一公分2元,誰用到最少費用完成作品,這比例可以調整,會有不同的樂趣和想法。

 

喜歡看著小孩玩,討論著,在適當時機,引導能促發他們想法的思考點。小孩的潛力大。

  • Share:
author avatar
C.K. Tseng

我是陪伴兩個孩子一起成長與學習的爸比。
學習是一種交互作用,親子之間也需要互相學習。
現在是親子共學的時代,我很享受在其中。

熱愛接觸大自然,海洋高山總是給我平靜舒壓的力量。
有數學、資工背景的我喜歡探索新知,也愛玩新科技,
一直以來身處在資訊網路業,快樂地生活著。

Previous post

「提問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
2016-10-01

Next post

陪伴小孩練習專注
2016-10-08

You may also like

IMG_9772
陪伴小孩製作RC帆船-IOM yacht
10 2 月, 2022
截圖 2022-01-21 下午10.38.46
陪伴孩子來場帆船航行
21 1 月, 2022
設計可調整的spreader
17 1 月, 2022

為了能更穩固地支撐桅杆,因此在桅杆旁會有幾組對稱的側翼杆子,也就是spreade …

    1 Comment

  1. 龍鳳胎
    2016-10-01
    回覆

    請問是課程嗎?上課地點在哪?費用怎麼算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版權所有 STEAM 用愛陪伴小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