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給你前進的力量,才是真正的「邏輯思考」
在陪伴小孩的過程中,有些小孩會仗著自己經驗和想法去否定其他小孩的意見,甚至在自己並未做出任何嘗試時,就用自己的判斷,直接在遊戲中或是思考中就認輸或是覺得沒方法了。
因此讓我拿出我書架上由管理思考大師 彼得.杜拉克 於 1983年寫的「真實預言!不連續的時代」Peter Ferdinand Drucker /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: Guidelines to Our Changing Society。這本是創業家、企業家必讀的書之一。英國 柴契爾夫人也多次在公開演講中提到這本書,並說其中第十章政府之病影響她非常多,也影響她諸多政策的擬定。
他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「不連續性」。
「歸納法的盲點」
在開始提及「不連續性」之前,先說 歸納法 Inductive reasoning ,
歸納法流程是
- 蒐集一系列事實
- 分析這一系列事實的基本性質與特點,找出其共同規則與規律(可分為:「求同法」與「求異法」)
- 然後根據描述與系統化判斷所得的規律和特點,將這些規律作為預測同類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。
舉例:
- 鐵會導電,銅會導電
- 鐵和銅都是金屬
- 因此推斷所有金屬都會導電
科學、生活種種,都與歸納法有緊密的關係,然而歸納法有個很重要的假設:「連續性」。
因此當這連續性不成立時,這也就是不連續性,就會有所變化。
認知「不連續性」
在「真實預言!不連續的時代」提到了不少案例,如IBM當初在賣大型主機,相當成功,然而卻未省思到PC市場曲線的逐步上升,反而繼續往大型主機的市場進行優化,最後也如各位所知道,IBM完全失守了PC市場。再說到功能型手機之王Nokia,也因為完全忽視了智慧型手機市場,最後也被賤賣了。
這樣的例子在經濟、政治、社會議題、科技、及學習與知識領域,都可以看到相當多這樣的例子,尤其現在是快速發展與變化的時代。在高度成長的開發中國家,更為明顯,直接跳過已開發國家一些基礎建設,直接往更高階的基礎設備進行。
我們並不會去問:「未來會怎樣?」,而是問:「為了開創未來,我們現在必須解決什麼?」
我們需要「歸零 Reset」
我們已經明白「不連續性」以及它帶給我們的挑戰,我們要該如何去面對呢?書上提到 Intel 轉型的故事,當時,Intel 在記憶體市場被日本廠商打得很慘,因此經營者 Andy Grove 跟 Gordon Moore,便想如果今天他們兩個被董事會趕出去,找了新的 CEO 執行長,你覺得這個新的 CEO 會怎麼做?這時候,他們便明白了,因此就下定決心轉型,離開了記憶體市場,另闢戰場與新局。這就是歸零 Reset 。以這樣的歸零 Reset 故事,我們還可以舉很多這樣現在例子,如 Amazon 從網路書店到現在是資訊服務商、Netflix 從郵購服務到自製內容,非常火紅的紙牌屋影集就是由 Netflix 拍攝。
「活在當下」
「不連續性」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未來在哪?趨勢在哪?而是提醒我們,我們要準備什麼好去面對未來。有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「活在當下」。
過去的經驗不能保證我們成功,對於未來也不可知。
我們要提醒自己避免一些事情,這也是我們要陪伴小孩時,要提醒小孩要注意的地方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誤判情形。這些都可以透過一些生活經驗機會教育著孩子。
- 無中生有:對於隨機性的事件發生,而錯誤解讀。比如:眼皮跳動,有些人會猜測有某事會發生了。
- 過度推論:因為資料的不完整性或觀察點不夠全面,以至於推論的結論與實際相違。例子:瞎子摸象
- 預設立場:因為過去經驗或模糊資料,而造成偏頗評估。像是白種人都會說英文,黑人運動神經比較好之類。
- 期盼眼光:自身對於事情認知有所期待。如考試成績佳,就認為考題出的好。考差了,就認為考題出的差。
- 以訛傳訛:就是未經查證,而以二手或不實資訊而偏誤既有的面貌。
- 認同想像:對於想法一致程度,而過度高估與揣測。如這家店好多人排隊,想必很好吃。常常會認為,大家想的都跟你想的一樣?
因此我們要學會邏輯思考,由認知、動機、社會去看待事情。簡單說就是:
- 批判性地思考。透過廣泛的觀察,深度的研究,擁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
- 邏輯性地發展。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,傳達給他人知道。
透過「歸零 Reset」的練習,突破困境,創新思考最佳且關鍵的「新觀點」。
在這也要提醒,家長們,不要太過於以我們過往的經驗去告訴小孩,要怎麼去做,怎麼去思考。這點在我陪伴兩個女兒的過程,也是這樣因為女兒而有所深刻體悟。
「換位思考」
當然「不連續性」並不是無限上綱到所有事物與技能。從上面說的 Intel 轉型故事,主事者用了「換位思考」與「易地而處」,客觀地去理解他人的想法,去做出決定。而現在,我們也要陪著小孩去認知、理解跟自己想法不太一樣的想法和做法,去了解為什麼其他人是這麼想,其佐證的理由又是什麼,客觀地同理心去面對。
而「換位思考」不只是要陪伴小孩練習用對方的想法去想,也要用所有跟這件事情有關的關係人(stakeholders)的想法去想。甚至直接讓小孩去問問這些關係人,他們心中的想法是什麼?
進階閱讀:
- 真實預言!不連續的時代
- Fooled by Experience (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) / 假如經驗騙了你 (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)
- 世界觀: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
- David Hume
以下是 真實預言!不連續的時代 其中一頁。
以下是羅輯思維 179 李善友 跨越不連續性。李善友去了美國 Stanford 閉關一年,他收穫最多的,就是他體悟到「不連續性」,下面是他的分享。
[embedyt]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rwn5PL1WII[/embedyt]